第242章 基建狂魔为难了 (第2/2页)
早一点落到实处,大家都会心安一些。
正是抱有这样的态度跟想法,才推出了五大研发中心去公关所有的科技难题。
只不过,表面上看是集结全国能量,公平的把五大研发中心分布在各个地区。
可是,这只不过是障眼法罢了,最核心的逻辑就是为小黄人科技公司的芯片生产线落地提供瞒天过海的烟雾。
哪怕负责五大研发中心推进的领导,都不可能知道这背后真正的逻辑跟秘密。
相对这样等级的机密,知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哪怕是负责此次大投资,多人才,多元化合作的五大研发中心领导。
在将来小黄人科技公司取得重大进展之后,只能感慨一句这家公司太强了,研发实力远远超过另外四大研发中心。
倪南光很快把消息汇报给了大领导,大领导得知情况之后,也马上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只需要等待几天时间,小黄人科技公司将成为第一个取得研发中心的入住资格。并且是唯一一家,不需要跟任何公司跟科研实验室合作的独立体。
只要小黄人科技公司完成入住,研发经费就会源源不断的打到账目上。
此时,在小黄人科技公司手机生产厂的不远处。
这里已然被定为第一处科研中心的驻地,一年之内这里将兴建全世界最大,同时也是全世界无尘等级最高的工业厂房。
这里将能够满足十条芯片生产线的同时开工,规模之大投资之高,足以见得领导的用心。
就在倪南光跟领导的汇报电话挂掉后不久,几大国有建筑施工单位,就已经开启了联动会议。
国内此时此刻还不掌握等级最先进的无尘车间的建造工艺,可是上级领导给的时间只有一年。
说难听一点儿,这种等级的项目光画图恐怕就不止一年。
如此大规模的厂房新建,又是全世界等级最高的无尘车间。
所有的设备是否能够采购得到?
如果没办法从国际上采购,国内厂家是否能够提供相应的设备?
如果国内也没办法采购,那是否意味着工期就会停滞下来?
一连串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是施工车辆已经进入到施工现场。
土地已经开始平整,并且开始下挖地基!
而此时此刻,别说是施工建筑图,连图纸上的一根线还没有来得及画。
如此急迫的项目,给人的感觉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
这几大建筑施工单位,此时此刻虽然没有建筑狂魔的头衔跟称号。
可是2002年,这些单位也是有了二三十年的现代化工程经验。
可即便如此,这么多年的经验中,也找不到如此急迫的施工经验。
所有人,公司上下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在抱怨。
施工车辆已经开始下拉地基,并且第一车渣土已经装填完毕,已经开始向着城外规划好的地方倾倒。
可是,该解决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然而就在这些人开会的同时,一通电话直接打到了会议室。
电话进行了免提,电话那头的声音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是国家赋予你们的使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必须要克服。
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一定会载入史册。
这一定会是人类工业建筑上的奇迹,我只想见到结果,不想听你们抱怨过程。
我知道你们面临的困难很是严峻,可是明知如此,我们也没有任何退路。
国家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追赶,能否通过工期来缩短时间,就看一些人是否有能力力挽狂澜了!”电话那头是领导的声音,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领导会把电话打到这里。
此时此刻每一个人由刚才的一脸抱怨,变成了激动无比的神色。
然而,领导的鼓励并不能消除困难。
虽然大家很有热情,也愿意为工作牺牲私人生活,接受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同时跟家里人报备未来会相当忙碌。
可是,个人的意志并不能改变科技上的落后。
如果采购不到设备,就没办法实现上级领导规定的无尘标准。
厂房的建筑布局,国外有现成的可以去抄袭。
问题是,高等级的无尘车间需要最先进的设备来除尘。
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绕不过,最终领导把电话又打回到了倪南光的手上。
倪南光接到领导的电话之后,并没有马上给苏安打电话。
而是决定过两天再说,连同着上级领导批准小黄人科技公司成为第一家入驻研发中心企业的好消息一同汇报。
如果此时此刻就汇报除尘设备的事情,未免会让自己这位年轻的老板心生疑虑。
如果公司取得了入住权利,到时候随便编个理由就能够让苏安从未来采购一些除尘设备。
现在去说只会打草惊蛇,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倪南光等待的这几天里,张路在2022年已经与欧洲的那家公司达成了初步协议,成为这家公司芯片业务收购者的正式买家之一。
毕竟是几十个亿美金的项目,总不可能像买白菜一样随意。
当双方正式确认之后,才进入到价格的谈判环节。
张路明确表示要把整个工厂搬迁到南非,因为南非要新办一个高科技园区。
在这里将享受到接近零税收的待遇,公司为了省钱决定在这里投产。
哪怕新建一处无尘车间花费三十亿美金,或者是五十亿美金。
对于当地的税收政策而言,以现在公司的规模,一年节省的税收就可以置办一套厂房。
欧洲的这家公司听到张路的说辞之后,也发动人脉在南非做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的确如张路所说的那般,只不过这份调查之外,还评估了一下当地的环境以及可行性。
虽然南非并非像其他那些国家一样非常动荡,可是这种科技园区却并不被欧洲公司看好。
哪怕采取零税收的政策,欧洲公司也不愿意花着几十亿美金去冒险。
既然这些亚洲人愿意冒险,那就让他们先为大家探探路。
欧洲公司很快开出了正式的报价,所有设备加专利打包四十五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