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思维的引导者 (第1/2页)
罗素原本只是打算稍微化一下妆,然后直接戴上帽子和口罩就可以出门了。
但翠雀却是强烈反对。
她要罗素完全换一身新形象。
翠雀认为,现在的“群青”毫无疑问是被整个幸福岛所关注的流量中心。
如果他们一起出门的时候,罗素被认了出来……那么翠雀的存在就一定会引发新一轮的讨论。
可能会有人谴责罗素,也可能有人嫉妒翠雀。
当然,说“可能”还是保守了——因为这种言论是一定会出现的。
而这些失控的言论、以及极端粉丝与黑粉的存在,就可能导致罗素原本十拿九稳的计划发生意外。
罗素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而且他还想到了更多……
他之所以让梳牙特别在这种反串环节中提到“群青”,一方面是借着群青这个身份的知名度,让他的暴论能在短时间内吸取大量曝光……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消耗掉群青这个身份的声望与好感,将“扶济社”这个组织得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传承”与“底蕴”。
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神秘组织,无论它看上去多好、也总会给人一种“这可能是一场蓄势待发的阴谋”或者“这东西感觉最后会不了了之”的感觉。
因为哪怕退一步讲,这个组织的确有着明确的目的与章程,它也还没有经历过时光的考验。
时光会让一些东西变钝、一些东西变得腐朽、一些东西被迫变质……让一些曾经坚不可摧的东西不再永恒。
人们曾以为会成为永恒与真理的东西,也未必能经受时光的考验而不发生变化。
而有着足够底蕴、历史悠久的组织,就可以让人们下意识的放弃对这方面的忧虑。
很多时候,同一领域、同样定位的两个民间组织,路人衡量其专业性与可靠性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认为“有着悠久历史的那个更专业一些”。除非后来者在能力与声望上实在胜过前辈太多太多……哪怕是两者齐平、“各有优劣”的时候,人们也会坚定的认为“更老的那个应该排在前面”。
无论是什么协会,什么论坛,什么网站,什么点评,什么比赛,什么奖项……皆是如此。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人还是组织,想要撑过时光的摧残、本身就已经很难很难了。
而当人们激烈的讨论,“群青和扶济社之间的联系”、“群青与董事会之间的联系”这种事的时候,他们其实就默认了“群青之所以会来到幸福岛就是为了扶济社”这个前提。
因为如果不存在这个前提,那么前面的事情就失去了逻辑。
——如果罗素不是为了“扶济社”,他明明有董事会的关系、又为什么会进入危险的执行部?
按照一般人的功利性思维,他们是无法在这缺了关键一环的信息——也就是“罗素母亲的遗愿”、“罗素对母亲的情感”等隐秘情报的情况下,将这些事件梳理、整合的。
所以,他们的大脑为了“将这个瓜理顺”,就会试图拼凑出事件逻辑。
也就是说,路人为了整合出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方便他们的大脑理解,是必须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的。
但一般来说,爆料并不一定是完整的、且一定缺失了外人不知道的关键信息。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造谣的瓜反而比真相容易传播的原因——因为前者的逻辑更完整。哪怕很多人的常识都知道,这种泄露出来的瓜、它的逻辑其实根本就不该完整……但人们依然会倾向于相信逻辑更完整的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