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七章 拥刘镕北地称王 (第1/2页)
连续三天,王允和赵兴都在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讨价还价,至于什么时候册封晋王,.1(1)
最终,代表未来晋国的赵兴与代表朝廷的王允达成了如下协议:
第一,朝廷将收回赵兴镇北将军的封号和印信,作为安抚,允许赵兴继续统率麾下的镇北军团,不过镇北军团需要换个名号。这其实都是废话,不管朝廷允许不允许,镇北军团岂是别人能插手的地方?赵兴答应了朝廷收回镇北将军封号的要求,但却明白说了要将自己二女儿赵思平,嫁给晋王为王后的条件。王允无权决定此事,便只好说返回朝廷再做答复。
第二,晋国今后每年向朝廷进贡上等的百锻好钢一万斤,健壮的战马一千匹。作为回报,朝廷将允许晋国的商人在全国各地开办货栈和金行,进行自由贸易。
第三,晋国每年向洛阳太学府免费提供上万册印刷精致的教科书籍,书籍的内容和具体册目由太学府大祭酒决定。作为回报,朝廷将承认在士人在晋国为官的经历,今后出了晋国仍然可以到其他州郡做官。
第四,朝廷在遭受威胁和变故的时候,如果向晋国发布出兵的命令,则晋国有义务按照朝廷的旨意,帮助朝廷作战。作为回报,朝廷接受了晋国要求对其开通黄河航道的请求。今后黄河下游的冀州、兖州、青州不得随意拦截晋国沿着黄河通航的商船。当然,为了表示晋国的诚意,赵兴需要将自己掌握的马镫、马鞍以及马蹄铁的制造技术与朝廷进行共享。
还有一些其他的协议,因为双方的分歧过大,暂时没有达成结果。不过赵兴提出了搁置争议的建议,说以后可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就某些条款进行商谈。
赵兴不知道的是,已经达成的这三条协议,都是王允自己提出来的,压根不是朝廷那帮尸位素餐的家伙们的眼光和意见;王允不知道的是,明着看朝廷这次多少捡回来一些便宜,可赵兴丢出来的许多东西都是含有“剧毒”的好处,一旦朝廷和各州吃上了瘾,就像上了毒瘾一般,再也难以戒除。
比如,允许晋国商人在全国各地做生意、建货栈、开金行,看着不是什么大事,但实际上晋国却可以借机大肆收购并州缺乏的物资和原材料,而金行更是能够控制大汉经济大动脉的可怕事物。只可惜那个时代,文士们都重农轻商,对于政治经济学更是一知半解,所以也就不会看到商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推动作用。
诸事谈妥之后,剩下的便是举行封王的仪式。经过大学士蔡邕推算,三月二十八日乃是受封的大吉之日,于是时间便定了下来。
为了举行这次受封仪式,晋阳城内早在两个月前便开始筹备,到了此时基本已经到位,只等着吉日到来之时,上百声炮响过后,小娃娃刘镕跪下接过王允带来的圣旨,让王允给他戴上一顶王冠,仪式基本上就算结束。当然之前的祭天和祭祖等仪式少不了,之后的表达谢意也不能少。
作为此次受封仪式的主角,刘镕这几天和带头大哥赵振帮二人,被严密地看管在晋阳城新修建的一处大府宅中,一步也不能离开。负责看管他俩的“黑大叔”典韦,任这两个小毛头软磨硬缠,一会抹眼泪、一会坐地嚎,就是无动于衷,死死地让暗影队员堵住前后门,真是急煞了俩个原本打算在晋阳城内好好逛几圈的小兄弟。
别看刘镕自幼生在天家,在勾心斗角方面,因为尚未有人启蒙,赵兴又严格控制着与他交往的人员,所以这个八岁大的孩子其实和普通人家的儿童并无两样。虽然自从他被带到晋阳的时候,便注定了充当傀儡的命运,但因为他遇到了赵兴,所以命运比其历史上的汉献帝来说,还是好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