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改革!! (第2/2页)
诸葛亮点点头道:“没错!这点我也同意,说实话,明年我将要北上,而这个改革,实在太距创意,里面很多方法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但总体看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虽然开始可能有很多弊端,但是如果能长久坚持下来的话,那成效是绝对不可估量的,如果真的能改革完成的话,咱们大汉绝对有一举消灭魏吴的实力了!
唉,可是我的时间并不多了,所以咱们要快准狠,快刀斩乱麻,把改革的事情给办了,我全权负责这次改革,现在开始大家就在我这里住下吧,把这些政令重新修改,弄好了之后,我要在北伐之前,把改革完成!”
其他人听了之后,脸上都露出为难的神色,大家知道诸葛亮需要时间,可是改革这种事情,得慢慢来,越快越容易出事,但是其他人都不敢劝阻,一旦诸葛亮下定决心做的事,其它人很难阻止,所以只能让赵云说。
赵云阻止道:“丞相,这事是不是太急了?要不我们还是缓缓吧!里面的各项措施还有待商议,一些具体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去实地考察和实验。”
马谡也说道:“是啊!丞相,太急了些,蜀中的官员和门阀世家,必定会反抗的,到时候容易适得其反,甚至发生叛乱!到时候造成蜀中大乱,会给魏吴以可乘之机,还请丞相三思啊!”
“这个大家不用担心!如果反叛,我刚好检验一下无挡飞军的战斗实力,如果门阀说的太多,大不了我就自动请辞!”大家听了诸葛亮的话,知道改变不了诸葛亮的想法,只好开始行动起来。
经过五天,没日没夜的修改,诸葛亮的改革计划书,终于弄好了,虽然都是在刘禅给的计划书的基础上进行再次修改。
第一条,就是科举制度的推出,要求全国各地,所有私立学堂,必须在朝廷的监督下,修改为公立的,那些私塾老师,可以直接进入公立的学堂,成为朝廷公务人员,品轶为从九品到最低一级的官员。
然后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首先是院试、然后是乡试、会试最后是殿试,通过这样来为国家选举人才,经过层层考核才能做官。
这种科举制度,让所有出身寒门的学子看到了希望,也让一些商人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用刘禅的话叫,养成全民读书的风气,并且提高国民素质,虽然这个时代还没人知道国民素质是什么东西?
当然了,采用这样的办法,势必会导致一些门阀世家产生排斥,并且容易发生叛乱,所以举孝廉的制度,并没有废除,还保留了一些,只是名额有限。
一开始刘禅也打算用个过渡的,举孝廉继续留下来,只不过这些人可以直接参加最后的殿试,要是过不了,就得怨他们自己不读书了。
可是诸葛亮不是这么改的,而是把举孝廉的制度继续保留,可以选举直接当官,但是名额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二,名额少了,也不是没有机会,那么矛盾自然而然就转移了,本来是门阀世家对朝廷,诸葛亮如此一改,就是门阀世家相互争夺。
这种方法可谓一石二鸟,一个转移矛盾,另外一个消弱一些门阀世家的势力,此法可见诸葛亮等人的心计和智慧。
这是文官,武官自然也有了,武官也分几种,一个就是领兵打仗的大将,必须懂兵法,会排兵布阵。
另外一个就是直接上战场冲杀的大将,以战争来学习战斗领兵打仗的经验,只不过前者官位待遇更高一些,后者稍微差一点,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还得看谁能打胜仗。
第二个,就是官员体质的改革,把以前的三公九卿,改成三省六部,职能更加简化了,而因为诸葛亮的原因,所以原本皇帝直接下辖六部,也改成了丞相下辖六部,然后上面才是皇帝。
而刘禅用的几乎是简化的三省六部制度,因为很多东西刘禅想不起来,只想到一个三省六部,把六部的只能写出来,剩下的,交给其他人了。
其实六部其实是尚书省掌管,而中书省和门下省,一个是皇帝的秘书,一个是高级官员,看起来是等同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诸葛亮直接用了刘禅的六部,皇帝的秘书,其实说白了就是太监,直接废除了中书省,门下省的言官,也废了直接多了一个部门,御史台,行监督百官,和皇帝行为的职能。
当然了对天下之事,也可以随便说话,只不过这个部门单独设出来,不归丞相管,归皇帝管,主要是怕有人掌握言官,随便说话。
至于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十二卫大将军,也都被沿用了,只不过蜀汉地方小,用不了那么多,暂时只有汉中和永安可以用,而汉中的都督是魏延,永安的都督是陈到,这些事情,诸葛亮就没有多说,只是增设了这个部门,没有进行实质的任命,因为诸葛亮知道,兵权的重要性,还是让给刘禅,以后自己任命好了,三公是废了,但是九卿保留了下来,只是只能稍作修改。
另外还有一些各种官员的考核办法,赋税的征收,等等都进行了改革,甚至一成不变的徭役,都进行改革,徭役一直是让老百姓免费干活,甚至当兵打仗,但是刘禅做出了整改,凡是服徭役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减租,一种可以发工资,另外不想去的也行,你只要交够了钱,不去也行,就这么简单。
反正整个改革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所有方面。都是刘禅能想起来的,只要他想起来,就让人记录下来,然后再仔细修改,所以诸葛亮走了九个月,看似刘禅没什么事情,其实他做了一件宏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