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敬斋的数学(下) (第1/2页)
由于这个营方便的指挥链条,所以高俊经常在一些紧急需要中使用该部队,其中就包括试验新型武器。
眼下,该营因为士兵平均水平出众,因此被高俊选作试验攻城战战场宽度的部队,一部分士兵都穿着白色麻布做的衣服,头戴竹制的面罩,扮演攻城部队,而另一部分士兵则扮演守卫部队。
想要做出还原战场状况的模拟场景是非常难的,比如模拟弓箭的杀伤效果,如果用轻弓加芦苇箭来防止误伤实验人员的话,射程过近,不符合战场实际情况,而如果加大弓的力道,实验人员一个都活不下来。
军官和军兵们一起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而具体的统计工作则由李冶和他的几个弟子来承担。高俊此刻就站在你旁边,看他们做着统计。
“凡事都有据可依,这也是治国的道理,以前我经常对军将们说要讲科学,结果自己先忘了这件事,临时抱佛脚,现在才开始规定攻城战的密度,但愿以后能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让更多的好青年打完这场仗之后,能回家好好侍奉双亲。”
高俊,觉得这点不好,那就是这些人虽然精通数学,但其实本人并不多么热衷数学,毕竟这年头,对一项学问评价的标准是有用,能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所以高俊一方面要他们处理这些数字,一方面要亲自上阵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这些数字是多么有用。
对于战场密度的需求很快就定了下来,高俊亲自参与了这些实验,并且协助纠正了一些问题,与此同时,他也把自己记忆中残存的那些有关概率与统计的知识,全部说出来,交给李冶作参考,任他萃取精华。
虽然高俊只讲了些残篇,但是李冶毕竟是数学家,理解得飞快,高俊也在观察他的弟子中是否有在这方面有兴趣的人。毕竟,数学日后还是要大发展的,李冶的精力还将放在平面几何上,统计学还要另外找人,他已经物色了一位李冶的得意门生:时任光军第五师参军的茅中时。
工作繁杂的李冶也没有忘记向高俊举荐人才,他举荐的此时留任邢州防御判官的郭荣,据他所说,此人对天文历法也颇有造诣,数学方面的研究并不亚于李冶。
“这名字好生耳熟?”高俊仔细想了
一下:“这不是郭守敬的爷爷吗!”
宋金元时期的数学有了不小的发展,李冶的测圆海镜甚至有些排不上号的意思。在这方面堪称是先驱的,还是郭守敬与秦九韶。
只可惜,秦九韶眼下应该还在和泥巴玩,而郭守敬他那不知名的父亲恐怕也刚刚成年,就算高俊心血来潮,非要把秦九韶抓来拔苗助长,肯定也没什么好结果。
所以,高俊只能首先重视尊敬现有的数学家们,做一个天下榜样,推进数学的发展。既然郭荣有这方面的才能,就别做小小的判官了,高俊急忙给恒州的何志也去信,让他注意一下此人,看能不能在河北军民元帅府给他腾个位置。
经过两三天的紧急模拟,最后确定,每米宽的城墙平均横排展开应为0.38人,每批次纵队不超过6人。盾车的结构做了改善,士兵们也重新训练训导,改变了以往攻城战中的一些模式。
数字比高俊想象的要低一些,但是平摊在中都的城墙,依旧是惊人的数字。
现有的中都城墙兴起于金朝天德二年,海陵王为了打造皇都倾尽心血,整个城池周长三十五里,基本呈正方形,因此单面城墙长度在4000米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