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深化军事改革(下) (第1/2页)
骑兵的编制也被重新调整,现如今,既然规模已经扩大,骑兵的级别也不像原本那么吝啬,一个骑兵都定为六十人。
按规定,骑兵三人一组,三组一编,三编一连,一个骑兵都分为左右二连,加上军使、军典、什将、承局,共计六十人。但依旧按照老规矩,每个骑兵都后面都跟着一个骑兵贴军都。
骑兵贴军都编制为一百人,其编制类似于步兵都,区别在于,正军的步兵都下辖三行九队,而骑兵贴军都只有两行六队,剩下三十人的名额是草头、厩头和净头三个独立班,各自负责伺候战马的一部分工作。骑兵贴军都都头就是骑兵都的军判,两者是一体的,不会拆开来重新组合。
骑兵贴军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贴军,他们的入伍方式和正军一样,并且接受了相当强度的军事训练,必要的时候可以充当步兵行动。
四个骑兵都分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共同组成一个骑兵旗,和步兵一样,旗是一个过渡单位,指挥兼任某个骑兵都的军使,补充进去了副指挥和判官等军官,人数为二百四十六人。
两个骑兵旗组成一个骑兵营,设统制一人,副统制二人,长史,总判,参军四人,典史三人,押官三人,什将、承局、押官、公使各四人,还有军乐队、力畜队、医队、军法队、斥候队五个直属队,一个主计运输都,共计兵力673人。
步兵营则是标准的三三制,三都一旗,一旗302人,三旗一营。营部包括统制、二名副统制、长史、佐史、总判、助判、参军六人、典史、押官、公使各四人,旗队、力畜队、军法队、斥候队四个直属队、医院一个(十名医员和二十名绣工,在作战的时候会从铁军里补充若干名担架工)、文工团一个(编制内十五人)、主计运输都、骑兵都、骑兵贴军都,共计兵力1306人(营一级已经取消了少年军校)。
按照骑兵的扩军计划:两个具装枪骑兵营、两个具装弓骑兵营、四个通用骑兵营就已经需要五千多骑兵,加上十二个步兵营的所属骑兵(每个步兵营都各自有一个骑兵读,高俊还嫌少,打算再配一个),所需人数已经超过六千,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地现有的骑兵规模扩大十倍。
就算高俊再怎么重视骑兵,毕竟这玩意儿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现如今根据地的培养制度已经到了极限,即便是倾斜大量资源,等到明年年底时也不会超过三千人。剩下的骑兵是不可能靠根据地培养的,就在这个时候,高俊又把目光转向了北边。
金朝实行了恐怖的扩马令,民间不准养马,三品以上官员家里才准保留两匹,这是宋朝扩马令的延续,在这两朝期间,由于边患强大,而朝廷又不修政,以至于官马不足,所以经常性的临时抱佛脚,把民间的马匹全部征收上来,最后就形成了常态政策。
以古代政府的统治力度,真想把民间的马搜刮一空是不可能的,但毫无疑问大大影响了民间养马量。中国民间养马,南方是在明朝中后期,北方是在清朝中期才恢复起来的。
既然如此,按理来说河北地区应该也养不起多少骑兵,但是金朝政府辛辛苦苦扩上来的马匹全为蒙古人做嫁妆之后,由于连年战乱,原本的扩马令自然也趋于废弛,河北民众为了自保,对马也是格外珍视。现如今,河北的诸位军头之中,无论是伪军还是义军,都有相当数量的战马与骑兵。
当然,高俊不打算过分干预河北战事,他对双方的态度也是一碗水端平,绝不过分夺取他们的资源:只是从伪军那里拿战马,从义军那里招收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