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诗人高唱而至(上) (第1/2页)
在过去七年之中,高俊已经赢得过许多次胜利,也得到了许多第一次,小鹰原之战是第一次参与战争并且存活;青白口圆形防御战是第一次指挥战斗并且存活,兴济县之战是第一次在守城战中成功的转移离开,冬季的根据地之战是第一次成功的防御住了敌军的进攻,而彰德府迎驾之战则是第一次在境外守城并获得成功,芦苇荡之战则是第一次在境外野战防御,并取得成功。
抗击铁木真亲征之战,太平军是第一次使用内线野战的方式击败敌军,六州之战,太平军第一次攻取了一片新土地之后成功固守,而最近攻打德州博州之战则是第一次主动出击,攻打敌军有所防备的城池并取得成功。
现如今,在根据地战争技术的神殿上,只有大规模进攻这么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未被摘取在河北平原或者是河东山地这样的地区,我方大规模进攻,敌方的主力也在防守,最终克敌制胜,夺取失地,这需要极为高超的战争艺术。
全根据地上下的军事指挥员和技术人员都开始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兵站后勤,配备更多的辅助兵种,完善相应的指挥技能,培育相关指挥人才,并准备编制更大规模的进攻性军团。
随着山东境内各路节度使的分封,野战大兵团、地方机动兵和镇守兵力已经三级分开,野战兵团今后将专注于境外的攻防争取,这次太平军将四个营上万人集中使用,效果很好,相应的编制也呼之欲出。
刚刚回到山东,高俊就宣布了“准备营”的编制,现如今太平军在山东只有六个营部,这是由于军官不足,以至于编制设立跟不上军队扩张。为了尽快培养军官,高俊在每个营之内都设立了准备营机构,作为新营的预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将准备营独立编出,并且将原有各营代管的兵力交付之。
这个“有丝分裂”的办法得到了一致肯定,六个营都编制了相应的准备:冯达带熊开国,楼升带韩武平,郭延嗣带徐规,唐太平带丛方印,汤贵带陈辞,只有袁镜打完这一仗之后也要去辽东,所以该营的统制和准备都换了人,由贺万岁带白长年。
相应的,一大批英勇的青年军官也被提拔起来担任指挥,包括费文孝的长柄锤,王则的骨朵,秦宁的钩镰枪这些装备特殊的军马,他们尤其为高俊所看重。
工兵们也终于统一起来,由林一舟担任指挥兼炮兵处长,任福担任副指挥兼工兵处长,变成了工程、火炮、大型弩三结合的重装部队。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太平军在热烈庆祝的时候,刚刚赶到景州的蒙古援军却遭遇了当头一棒,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防守如此完备的两座城池居然被高俊轻易的攻破一座,逼降一座。山东的北大门和西大门都被他牢牢紧闭,根据地如今自成一体,想要攻破更是千难万难。
蒙古军将们纷纷请战,主张应该趁敌军刚刚拿下两城,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收复二城,将严实这样反复无常之人绳之以法。
建议是合理的,推测是有据的,想法是全面的,而木华黎是拒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