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决定命运的会议(上) (第2/2页)
马歇尔全名为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他出生于1880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临时上校军衔成为美国远征军最高参谋部的一名参谋,在一战结束后他凭借着出色的才能被调至潘兴将军手下任首席助手。
不过虽然马歇尔将军才华出众,但在罗斯福总统执政以前,他的仕途可谓命运多舛——至一战爆发前他已经当了14年的军官却还只是个中尉,虽然一战中被提升为临时上校但战后却又官复原职当了个上尉。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千里马总归会有被伯乐相中的一天,而罗斯福之于马歇尔,就相当于伯乐之于千里马。
1936年,当了35年军官的55岁的马歇尔终于被由中校提升为准将,并于1938年出任陆军部副部长,在里昂扩军备战之际,一向以眼光独到著称的马歇尔被罗斯福授予了少将军衔并出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暂领上将军衔。
在德军突袭波兰、欧陆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国内冒出了两个声音,一个是主战派,要求美国立即对德宣战加入战争,另一个则是朱和派,要求美国尽力避免陷入战争泥潭。而身为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米歇尔则认为,不论为了如何发展,美国最终都必将卷入战争,所以他同罗斯福一起力排众议,开始积极备战,同时支持罗斯福签署的一系列对英对法的军火援助计划。
所以此次美国军事代表团由主战派的米歇尔领衔,对丘吉尔和雷诺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拉拢美国参战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英国进入战争总动员后,伦敦的街头便充斥满了来来往往的军方车辆,再加上伦敦的道路本就不是特别宽敞,所以伦敦市区内的交通状况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但“糟糕”只是针对普通司机来说的,对于拥有军警开道、悬挂着首相旗的丘吉尔一行来说,依然能在市区内急驶而行。
很快,车队就抵达了位于泰晤士河畔的美国驻伦敦大使馆,而马歇尔将军与美国驻英大使则在接到两人正前往大使馆的消息后就一直等在门口迎接二人。
三方见面后照例是寒暄,然后便着急忙慌的步入了大使馆内的会议室,开始商讨关于美国增加援助的具体细节。
会议伊始,丘吉尔和雷诺先是对着马歇尔一顿诉苦,说自己咋咋不容易,德国佬和那个杀千刀的里昂咋咋厉害,马歇尔也立马表示美国很同情英国法国的遭遇,对于里昂和德国的公然侵略表示强烈谴责,但美国自己也不容易,对于对英法的大笔援助,国会老爷们已经表示很不高兴了,不过看在大家都是兄弟的份上,他自己做主,在原有援助计划的基础上再给英法100辆坦克和500架飞机。
丘吉尔则表示100辆坦克和500架飞机不顶啥用啊,德国佬一个万岁冲锋就啥都没了,最起码得再来100辆和500架啊。
雷诺看着两人互相扯皮但咋扯都扯不到要美国参战的重点,他气不过,直接一拍桌子,向两人坦白道:“美国再不参战,我们恐怕就真的只能投降了,要咋选,你们自己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