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章 箭风血雨 (第1/2页)
三更到,接着还有~
————
“真是个不好对付的倔老头……”
一边听黄忠讲解着敌人军阵的变化,王羽口中喃喃低语,搞得黄忠直有翻白眼的冲动。
放在后世,黄忠这个年纪正当壮年,可在这个七十古来稀的年代,现在的黄忠其实也可以算是老头了,他久历沧桑,相貌本来就显老。
“汉升兄,我不是在你,你别往心里去。”
解释军阵变化的最佳人选是于禁,不过于校尉正在忙着调度兵马迎战,没这个空闲,好在黄忠在军伍中呆了半辈子,军略也很不错,担任个解还是绰绰有余。
“此阵,大将位在中后,主要军力在zhōngyāng集结,实行zhōngyāng突破,优势时使用,每有摧枯拉朽,一举定乾坤的效果……此阵的弱在于侧后,若是我军在两翼藏有一支奇兵,或可……”
一边尽职的为王羽解,黄忠心里也有些纳闷,这位被世人誉为军略无双的王将军,居然连阵型变化都不懂,出去谁信?难道是故作不懂,跟自己套近乎?
不对,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接触了这么长时间,黄忠对王羽已经有了些了解了,这位将军虽然不是什么忠厚老实的人,但他也不会搞这种无谓做作,没必要。
何况,若非真的不jīng通战阵,他何必将指挥权委于手下?难道不怕象曹cāo那样,一战被打回原形么?
“……徐荣在两翼布置了数道防线,兵少了破不了阵,兵多了又会被发觉,此计也只是罢了,想破此阵,还是得想办法挡住敌人的锋芒,耗尽敌人锐气后,以jīng锐趁势反扑,不过,还须得提防敌人变阵……”
王羽听得眉头大皱。
后世有种法,古代这些阵型没什么大用,练长矛兵,拉个方阵,就能横扫一切雄兵猛将了。以前,他不知道那种法对不对,但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徐荣的鱼鳞阵就是多个方阵组成的,而这些方阵则是从原来的千人方阵中分割出来,dúlì成形的。
抛开阵型到底对战力有多少影响的问题,单是这个变阵,技术含量就已经很爆棚了!拉个大方阵,以不变对万变的对付古代的阵势?
开什么玩笑!
幸好自己没胡乱插手练兵的事,也没抓着指挥权不放,否则只怕撑不过三五个回合。
唉,可惜了……
王羽先前的叹息是有来由的,他邀徐荣阵前答话,确实不怀好意。扬长避短,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团队突袭作战,名声什么的……反正他现在名声已经足够大了,损失也没啥。
只可惜,徐荣压根就没上当,连个招呼都不大,换了个阵型,就这么冲上来了。要不是派去李十一见机够快,没准就成为这场大战中第一个壮烈的勇士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的战略成功了,至少开头很顺利,徐荣果然没有对百姓动手的打算,两翼得以保全,为王羽保留了一线取胜的希望。
若是不然,军略不如人,兵力也不如人,机动力也不如人,这仗还怎么打?只能带着幽州军去打游击了,正面作战,不是只有被人围歼的份儿吗?
王羽心里明镜一样。
如果这个最基本的判断失误了,徐荣分兵攻打两翼,自己也只能学刘皇叔,抛下百姓,趁乱开溜了。好在两位未婚夫人都不在,就算没有赵子龙护驾,自己应该也能跑得掉……
结果,徐荣瞬间做出了决断,毫不犹豫的放弃了更容易的取胜方法,却不愿意有丝毫妥协,不给王羽留下丝毫服或刺杀他的机会。所以,王羽才有了倔老头的感叹。
这位墨家传人,脾气就跟他的祖师爷一样,又臭又硬……嗯,相似的还有他用兵的风格,同样不是一般的硬朗。
鱼鳞阵虽然是突击阵型,但徐荣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动突击,他改用这个阵型,似乎只是担心阵型横向延伸开,容易误伤到两翼的百姓。
他用的是正攻法。
双手举着大橹,也就是巨盾的盾牌手在前;弓弩手紧随其后;然后是最擅长阵列而战,手持矛戈的长兵;以及跟在最后,更利于缠斗的刀盾甲兵。
庞大的阵列cháo水般涌动而前,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速率,大有泰山压之势。
于禁摆出的阵型是偃月阵。
阵如其名,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处暗藏杀机,是一种攻守兼顾,最利于兵强将勇的军队发挥的阵型。
王羽的所在,就是月牙处,护卫在这里的部队是机动力最高,战力也最强的白马义从。
兵力配置则是和徐荣差不多,这是汉代以步兵为主的军队的标准配置,经过千百场血战演练出来的,流传至今,自然有其道理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