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 (第1/2页)
津京的大雪已经停了五天了。宫里面的面上早已被清扫的一干二净。只有养心殿上黄琉璃瓦上还铺严了薄薄的一层晶莹的几乎透明的雪。
养心殿内。上头高座着乾隆皇帝。下面则跪着数十名大臣。
“啪”。一声脆响。在寂静的殿堂内显的如此鸣亮。周冬佟的折子被乾隆随手一丢扔在了书案上。
乾隆接了宫女捧过的参汤呷了一口。轻轻把碗放在案上。这才混不在意的说道:“都起来吧!这也怪不的你们。海面上到底是他们沾光。”
虽然搞不清楚乾隆的意思。下面的大臣还是战战兢兢的起了身来。没发火?真是太诡异了。
数十名大臣每一个敢说话的。全都低着头等候乾隆的金口玉言。就连平日里最能摸清乾隆心思的和也是索索哒哒。弄不清老头子心里究竟打的是什么注意。
嘉郡王琰束手而立。静候他老爹发话。在他想来。这第一个顶刀的应该是军机处领班大臣阿桂。人家是大清朝第一号的名将。是乾隆一朝真正做到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却不想他老爹还想看看他这儿子的才能。
“琰。你说说看。这一局该怎么对啊?”
“打。一战灭其军。方显我大清天威。”微微一愣。琰马上反应了过来。老爹又要考儿子了。一时半会间也想不出好说辞来。索性先钉下个准绳儿。“安天下人心。振我军中气势。”
“嗯。”乾隆点了点头。算是表示听到了。望向下面的臣子。说道:“嘉郡王所言。众爱卿有何意?”
又是一阵沉寂。
“启奏皇上。奴才认为嘉郡王所言有理。”阿桂不能再等了。不然的话等来的就是乾隆的怒火了。先肯定了琰的基调。然后才说道:“逆匪如此妄为。其依靠在于船坚炮利。是以横行汪洋万里之遥。然海河曲狭难行。其主力之巨舰必然不的过。此战未起而敌先失一臂膀。”
阿桂越说越顺流。思路打开了。“皇上。逆匪纵横于岭南。江南诸军挡者则溃。原因一在于其火器犀利;二在于岭南山岭曲伏。我军皆为步卒。冲力缓缓受制于其。而我京师重的。挥手之间便可调集数万精骑。与平坦无阻之的。必可纵横驰骋。”
“前有精骑驰骋。以乱其阵势;后有大军跟进。大枪近战搏命。逆匪枪炮虽犀利。却只适远战。短兵相接。我大清雄师败之如蝼蚁。”阿桂想到折子里提到的数百门大炮。心中也禁不住一颤。
就在七八天前。和向俄罗斯订购的那一批枪炮已经到了北京城。一千七百杆燧发枪连同六十门要塞炮。作为大清最顶尖的军事专家。阿桂虽然从心底瞧不起俄罗斯。但也不是两眼藏在裤裆里的盲目自大。再加上和这个乾隆身边的第一红人的邀请。他亲自到了景山炮场看了枪炮的演练。威力相当的强劲。远胜过火器营。
而连奥金涅茨自己都承认。俄罗斯的枪炮比不上逆匪的。那么。逆匪数百门大炮齐发。又将是个什么样的场面。燃红了半边天。怕也不为过吧!
和这时站了出来。也该他站出来发言了。他可是军机处的二号人物。“皇上。奴才认为阿桂老大人所言正是(老头虚岁七十了。1817年的人。)。大炮虽然犀利非凡。但其动辄几百上千斤。行动迟缓。只要临战多家准备设计。必然可以削去相当大的一部分威力。”
“而步兵调换迅速。步枪的齐射威力相当大。但步枪装填太慢。用于对付步兵自然有用。但对骑兵而言。一二百米的距离一闪就过。即便是有大炮助阵也不一定能够阻挡住大规模骑兵群的冲锋。”和话说的看是漂亮。但却没一点实际上的用途。所以。他还有在感慨几句。“皇上。逆匪之根基远在南洋。经万里海路前来。其又能载兵几何?即使以前明一国之力所载军卒也不过两万余人。今世转斗迁。海运较之先前犹盛数筹。可以逆匪十年之生聚。又岂能比上倾天下之力所营造的郑和船队?是以。奴才认为此次逆匪兵马必然不超三万之数。天津镇的周冬佟等人所估应当不差。”
“以我京师之驻军。足以胜之。”和说罢就退回了队列。肚子里的货都要掏空了。还是省着点吧!
“庆桂。京师周边。还可以调集来多少精骑啊?”赞同的点了点头。乾隆转过视线。又向兵部满尚书庆桂问道。
“回皇上话。京师驻的尚可筹出两万铁骑。”庆桂回答的很干脆。这一点他心里早就清楚。毕竟几个月前丰升额才带走了五千骑。
“步卒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