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马六甲 (第1/2页)
马六甲海峡,那是鼎鼎大名,在梁明的前世只要是学过地理的就没几个不知道这条海峡的。对于马六甲的介绍很多,但让梁明印象最深还是一句话“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就曾想过要是……,不过YY终归是YY,想的再好也顶不了屁用。但无可否认,这条海峡已经深深的印在梁明的脑海里了。
此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
马六甲在汉代至唐代称为称为哥罗富沙。唐永徽(650年-655年)中,曾献五色鹦鹉。明永乐三年(1406年),酋长西利八儿速喇遣使上表,愿为属郡。到了永乐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封西利八儿速喇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罗(泰国,人家以后可想了几百年)。
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郑和船队开往占城、爪哇等国都先在马六甲停泊;由暹罗、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马六甲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中国。
至今马六甲还保存不少郑和遗迹,三宝山为郑和船队在马六甲扎营的地点。在山脚至今仍有一间三宝庙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
马六甲是块风水宝地,就是当地啥也不懂的土著王公也晓得控制了马六甲就等于有了条通向自己钱库的金河。
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就是商贸要地。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中原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有利于航行。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适于行船。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的马六甲古城而得名。马六甲城原是个小渔村,位于马来半岛南岸,从15世纪中期起开始兴旺起来。到16世纪初,马六甲城已十分繁华,不亚于当时的威尼斯、亚历山大和*等地中海名城。
这里本是南洋华人的聚集地之一,但是自从1511年被葡萄牙占领后华人逐渐减少,到如今生活在此地的华人已经不足千人了。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此地的华人依旧是最富足的阶层,人虽然少但财产要远高于当地的土著,就是一些落地于此的欧洲人也相见逊色。
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招眼的,而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的华人当然也少不了受洋夷的欺压。但是现在不同了,早在去年中段当地的华人就隐隐发现荷兰人客气了不少,待到六月份菲律宾的消息传来后自然是引起了天大的震动,从那时起当地的华人就开始期盼着他们的到来。现在自己的队伍终于到了,虽然时间等得长了些,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重要的是自己的队伍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